提琴類樂器在中世紀的歐洲大陸起發展,至十五世紀,意大利造琴名師的作品已被視為藝術瑰寶。小提琴結構,無論在力學和美學角度來看,都堪 稱完美。如果用料上乘,手工仔細,而又保養得宜,小提琴可以有三百年 的演奏壽命。難怪天使們拿著的總是小提琴呢!現時有少量名琴還在「服役」-- 為大師演繹經典旋律。有位法國名琴收藏家說過:「古老小提琴的最大敵人便是一流的演奏家」,因為他們在演奏艱難的樂段時,古琴真會抵受不住樂手的瘋狂動作!亦有有識之士把名琴列為國寶,珍藏於真空玻璃箱內,讓觀眾細賞美態,想像妙韻。可是提琴始終就是樂器,若不在它有生之年多奏幾曲,又未免可惜!這種矛盾心情也真惱人呢!
對於一般小提琴,保養之道除了是小心保護其結構和用料外,更應多加彈奏,其琴音 必愈發動人,一如美酒越舊越醇厚。小提琴的音板用松木製造,其他部份則多以楓木造成。木材最易受空氣的濕度和溫度影響。好樂器的木材,不只木的紋理要筆直一致,而且還是要天然風乾,直至木中的濕度僅餘百分之八,亦即是等至少五年時間,才可用以造琴。小提琴演奏者應常注意演奏或提琴地方的相對濕度應為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空氣中有過多水份是導致提琴變形的主要原因,而溫度的高低則是趨化劑。香港或東南亞的氣候既濕且熱,在春夏季彈琴最好在有空調或抽濕機的環境進行。總之乾爽是首要條件,尤其是對名貴的提琴,如果不嚴謹一些,真算是暴歛天物呀!此外,彈琴後應把琴弦和琴板上的松香粉抹掉,能用綿布蘸少雪x水輕抹效果更好。抹後將提琴放在通風處約三至五分鐘,讓奏琴時演奏者呼吸所造成的濕氣自然風乾,再收回琴盒。而琴弦則應經常保持音準,一可以保持琴頸和琴身之間的張力平衡,二則音柱不容易鬆掉。琴盒內不宜有太多雜物,免得琴的青油受損,關盒前更別忘綁緊琴頸。雖然琴盒在大多數情況下發揮著保護作用,但也勿掉以輕心,讓琴盒摔在地上,這樣可導致音柱移位或鬆脫,甚至琴邊爆裂等損壞。最後,除小心使用及收藏外,提琴定期的調校和檢驗也是很重要的,如對提琴的製造和修理沒有認識便不應隨意把琴上的裝置和零件調校 (調音準除外),否則少釭熔齒鴗]會影響提琴的音質和結構。如提琴每天被彈奏三小時或以上,每六個月便應將提琴交由修琴技師進行例行修護。通利琴行的絃樂器維修部,提供絃樂器之維修保養服務。查詢請致電通利琴行服務部 24150911 或電郵至 service@tomleemusic.com。 |
|
|
|